找到相关内容5027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“五停心观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能使五种过失停止于心,须有五种观法,亦即乘(梵语sravaka-yana) 人,在最初入道时所修的五种观法。 一、不净观:是观察一切根身器界皆属不净,以停止贪欲(梵语lobha)。 二、慈悲观:是观察一切众生痛苦可怜之相,以停止嗔恚(梵语pratigha)。 三、因缘观:是观察一切法皆从因缘生,前因后果,空无自性,历历分明,以停止愚痴(梵语moha)。 四、念佛观:是观察佛身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4077687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如何理解对女身的厌离?

    问:佛教如何看待妇女?是否提倡男女平等?如何理解对女身的厌离? 答:佛教虽然提倡众生平等,但并不否定事相的差别。在佛教中,乘偏向事相差别,强调男女众的尊卑有序;大乘则重视理体的平等,反对于男女相分别高低。 那么,如何理解对女身的厌离呢?如果我们不执著女身的相,也就无所谓厌离。其实,佛教并未要求我们厌离女身,尤其在大乘经典中,觉得男女本身就是假相。《维摩经》记载,舍利弗尊者去探望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5177870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什么叫大乘和小乘?

    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,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,称为的小乘;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,便是菩萨大乘。 事实上,佛法共分五乘:人乘、天乘、乘、独觉乘、菩萨乘。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,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,综合五戒十善,称人天道;是由于听法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,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,综合独觉,称为解脱道;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,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9282078234.html
  • 一个“病”字,可分出人间的凡圣

    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、天等界,这些都是凡夫的境遇;或者进入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等界,这是圣者的境界。   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、天、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等十界,称为十法界。十法界可简单的...世世相随,为之受恼,当求寂灭无相涅槃。是为因病起法界。”法界,为了入涅槃,依佛声教,修苦集灭道四谛观法的境界。   “又观此病,病我色心;因于此病,而致老死;死由于生,生由昔有;有从取生,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40682440.html
  • 问:佛陀常说五眼,何谓“五眼”?

    肉眼(梵语mamsa-caksus)、天眼(梵语divya-caksus)慧眼(梵语prajna-caksus) 、法眼(梵语dharma-caksus)、佛眼(梵语buddha-caksus),是名五眼。 何谓肉眼?就是肉身凡夫之眼,遇昏暗、遇阻碍,就不能见。 何谓天眼?就是天人之眼,远近昼夜,都能得见。 何谓慧眼?就是之眼,能看破假相,识得真空,不被境所惑动。 何谓法眼?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0/08372491516.html
  • 略论佛教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方法论

    而且是用我们的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。因此我们这里谈到的世界观,是佛菩萨在经典里告诉我们的,希望我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对世界的认识。这要从三个方面来说:  1.乘的世界观——人空法有  佛陀最初是对小乘人,也就是乘的人说法的,因为小乘人刚开始学佛法,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烦恼。佛陀为了让他们消除烦恼呢,就用世间的知识来给他们讨论。告诉他们:我们这个世界是有的,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呢,都是因缘和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0661613.html
  • 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——和四郎多吉堪布关于大圆满修证的对话

    为化身。   作者:如果一个行者已经领悟到空性,还需要修本尊法吗?   堪布:需要,因为真正的空性是明空,不是顽空。但许多行者不能识别明空与顽空,可能会把顽空当成本觉明空,结果转生到界或无色界去了。如果经过灌顶修本尊法,就决定不会转生到界或无色界。   作者:请详细解说一下界和无色界的状态是怎么一回事?   堪布:界不是小乘佛教里的乘。界是已经完全控制了念头,他没有...

    廖自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32194520.html
  • 何谓“大乘”?何谓“小乘”?

    小乘,佛法是一味的,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,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。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,说做人的根本道理,持五戒,修十善,称为人天乘;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,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,称为的小乘;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,便是菩萨的大乘。   事实上,佛法共分五乘:人乘、天乘、乘、独觉乘、菩萨乘。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,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,综合五戒十善,称人天道;是由于听法修行而解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2155787.html
  • 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——兼论印顺导师由缘起性空论以证成“一乘究竟”的可能性

    空的原理,逻辑性地推论出“一切众生成佛的可能性”,但瑜伽行派却可推出“部分(种姓、独觉种姓与无性种姓)众生不能成佛的必然性”,于是,成佛的必然性就只有在“菩萨种姓”众生方始存在,而成佛的可能性,也...字,以“大乘”(mahAyAna)譬喻悲愿广大的菩萨,以其犹如大车,可以载运广大众生,到达究竟涅槃的彼岸。相对而言,、缘觉悲愿浅薄,但求“逮得己利”而未发广度众生之大愿,犹如小车只能载运自己,故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490898.html
  • 对法藏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》中同教”部分之概念“乘”的解析

    大乘家立“五性各别”之说,认为诸佛的教法,不可能没有“三乘”的差别,定性二乘,必定通过乘和缘觉乘而  达到涅槃境界,菩萨种性,必定由菩萨乘而达到涅槃境界。至于《法华经》等所说的一乘,只不过是一种权便,防止“不定性”者堕于、缘觉二乘,而使这些人能够从大乘菩萨道得到涅槃境界。所谓的一乘,只不过在申明,、缘觉、菩萨三乘所趣入的真如之理没有差别,所达到的解脱境界没有差别而已。权大乘家眼里的“一乘...

    李 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5661960.html